黄曲霉毒素的传统去毒方法和生物降解研究进展
来源: | 作者:关舒 胡新旭 马秋刚 王宁 计成 | 发布时间: 2019-11-09 | 1720 次浏览 | 分享到:

摘要:黄曲霉毒素B1 具有高毒性高致畸性和高致突变性,是危害最大的真菌毒素之一黄曲霉毒素污染严重威胁动物的生产性能和人类健康,每年给饲料工业和畜牧业生产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对黄曲霉毒素污染的控制急需一种安全高效而且环保的解毒方法文章对传统去毒方法和新型生物技术降解黄曲霉毒素的研究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黄曲霉毒素;解毒;生物技术

1 黄曲霉毒素的危害

黄曲霉毒素是一类主要由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和寄生曲霉(Aspergillus parasiticus)真菌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具有极强的毒性其中黄曲霉毒素B1(AFB1) 毒性最强具有致癌致畸和引起肝脏损伤的作用Guengerich 1996)。

AFB1广泛存在于饲料原料中如花生粉豆粕棉籽粕玉米高粱等到目前为止黄曲霉毒素仍是对畜牧业威胁最大的霉菌毒素之一各种动物对黄曲霉毒素均具有很高的敏感性Madden (1999)报道日粮中含0.2 mg/kg 黄曲霉毒素即可引起家禽采食量和增重降低降低程度与黄曲霉毒素浓度有关AFB1可引起鸡细胞免疫抑制外周血液中T 淋巴细胞数量减少白细胞和球蛋白值降低生产性能和免疫功能下降Prasad(2002)研究了AFB1对家禽的影响发现单一剂量AFB1的平均半致死量(LD50)(mg/kg 体重)6.5~16.50.34鸭比鸡更敏感特别是雏鸭对于生长禽日粮中的AFB1的安全值一般认为不应超过20 µg/kg猪对AFB1也很敏感尤其是哺乳母猪和仔猪母猪采食受AFB1严重污染的饲料母乳中会出现高水平的AFB1进而对哺乳仔猪产生影响研究表明日粮中AFB1浓度为20200 µg/kg 可引起母猪采食量和生产性能下降1 0005 000 µg/kg 时可致中毒家畜对黄曲霉毒素的易感性其顺序是: 小鸭>>小猪>犊牛>肥育猪>成年牛>绵羊有研究发现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的黄曲霉毒素具有极强的致癌作用严重威胁人类健康

2 黄曲霉毒素常规去毒方法

2.1 碱处理法

碱处理法包括氨化法和氢氧化钠法Mukendi 1991报道了使用亚硫酸钠硫酸氢钠氢氧化钠氨等化学试剂对黄曲霉毒素去毒的研究并分析了影响这些化合物去毒效果的各种因素Natarajan (1992)研究了氯化剂碱类(甲氨氢氧化钙)以及醛类(甲醛)对黄曲霉毒素污染的花生粉的去毒作用并研究了这些化学试剂对花生粉的理化性质的影响碱处理法适合应用于含水量较高的青绿青贮饲料以及液态粮油去毒效率高但不适合籽实饼粕等大部分固体饲料原料而且处理后原料残留有大量氨由于该方法使用的设备投资大成本高已逐渐被淘汰

2.2 氧化处理法

常用氧化试剂有次氯酸钠臭氧过氧化氢氯气等Patel 1989报道若同时使用过氧化氢和γ-射线照射则可以更有效地降低黄曲霉毒素的毒性4 000 Gy γ-射线和5%过氧化氢可使100µg的黄曲霉毒素完全灭活此外紫外光照射法也是利用紫外线的强氧化作用去毒但是该方法主要问题在于处理效果不稳定饲料中维生素等营养成分损失严重处理成本较高(Rustom1997Albores 2005)

2.3 吸附剂脱毒

常用吸附剂包括酵母细胞壁硅铝酸盐活性炭等国外有报道称以硅藻土作吸附剂除去花生油中的黄曲霉毒素比较有效Phillips (1995)报道了使用偶联有化学配基的硅藻土选择性吸附黄曲霉毒素并进一步进行化学解毒的方法效果良好但是使用吸附剂不能解除黄曲霉毒素的毒性它可能同时吸附饲料中的营养成分而降低营养物质的利用率而且被吸附的毒素有可能在动物胃肠道中重新释放饲料行业目前采用这种方法较多也有许多新型的吸附剂问世但其应用效果还有待考察

2.4 抗氧化剂

Hayes 1992报道含化学抗氧化剂的饲料能增强大鼠抗AFB1的能力这类抗氧化剂包括2-叔丁基对甲酚(BHA)26-二叔丁基对甲酚(BHT)异硫氰酸苄酯224-三甲基-6-乙氧喹啉等其机理是抗氧化剂能促进大鼠体内α-谷胱甘肽转移酶-YC2 亚基的表达有效地抑制了AFB1与机体DNA 的结合但是抗氧化剂的去毒作用有限不能完全消除黄曲霉毒素中毒症而且BHT 等抗氧化剂浓度均超过常规使用量的30 倍以上才显示较好的去毒效果 这样对动物具有一定毒害作用(Fanelli 2003)

2.5 高温处理法

高温处理法包括高温烘烤蒸煮或日光照射等破坏AFB1268 以上的温度能耗高且对饲料中的营养成分破坏大实际应用很少(Hassan 2005Yazdanpanah 2005Gowda 2007)

2.6 合格原料稀释法

这种方法虽然能够有效减轻动物中毒症状和生产性能抑制但有可能造成毒素污染范围的扩大

目前有很多描述物理和化学方法去除黄曲霉毒素的报道但是以上每种方法都存在一些问题如导致饲料中的营养损失影响饲料的感官品质有些方法所需要的设备价格昂贵等等从而限制了其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Piva 1995)。

3 黄曲霉毒素生物降解

Bata (1999)提出有效的霉菌毒素去毒方法应该满足以下几点要求毒素应该被破坏或者被转化成无毒化合物真菌孢子和菌丝体应被破坏这样就不会有新的毒素产生饲料应该保持它原有的营养水平和风味原料的物理性状不应被明显改变去毒加工应该经济可行

利用微生物或其代谢产物进行解毒具备高效率特异性强以及对饲料和环境没有污染的优势代表了生物解毒的新方向研究发现生物酶解毒具有对饲料无污染有高度的专一性不影响饲料的营养价值而且能够避免毒素的重新产生等优点(Mishra 2003)于是近些年生物酶解毒法成了研究的热点

3.1 微生物吸附黄曲霉毒素

许多微生物包括细菌放线菌酵母菌霉菌菌丝体都能吸附真菌毒素乳酸菌属的许多菌株包括LactobacillusEl-Nezami 1998Gratz 2005)、Bifidobacterium(Peltonen 20002001)Propionibacterium(El-Nezami 2000) Lactococcus(Pierides 2000)等都被报道具有吸附黄曲霉毒素的作用朱新贵等(2001)报道了乳酸菌醋酸菌面包酵母菌酿酒酵母菌米曲霉和枯草芽孢杆菌均对黄曲霉毒素有去除作用但由于是用带有活菌的发酵液进行实验所以其作用机制很可能是菌体的吸附作用在以上这些微生物去毒的过程中活菌细胞的存在是必要条件但是以上很多试验都证实这种吸附作用是可逆的毒素分子并没有消失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部分毒素会重新释放到培养基质中所以微生物吸附去毒并不是很理想的解毒方法

3.2 微生物代谢产物降解黄曲霉毒素

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研究报道了微生物或其代谢产物降解黄曲霉毒素根据解毒菌的种类大致划分为真菌和细菌

3.2.1 真菌及其代谢产物降解黄曲霉毒素

早在20 世纪70 年代末Doyle (1979)就发现了寄生曲霉(Aspergillus parasiticus)能够产生降解AFB1的过氧化物酶并报道过氧化物酶的量与AFB1被降解的量之间存在着直接的关系之后Huynh (1984)报道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寄生曲霉(Aspergillus parasiticus)绿色木霉(Trichoderm viride)毛霉菌(Mucor ambiguous)以及少数其它真菌对AFB1也有很好的降解能力但其中的一些菌株在条件改变的情况下有可能产生AFB1Marisa (2003)从白腐真菌和褐腐真菌的代谢产物中分离出了胞外解毒酶研究了该酶解毒反应的最佳pH 值和温度并将其纯化近年来很多研究发现真菌的代谢产物能够降解黄曲霉毒素这些真菌包括Trametes versicolor(Zjalic 2006)Rhizopus sp.Mucor sp.(Varga 2005) 以及一些酵母菌 包括Trichosporon mycotoxinivorans(Molnar 2004)Saccharomyces cerevisiae(Shetty 2006)Trichoderma 属的菌株(Shantha 1999)

国内刘大岭研究小组开展了比较多的工作并取得了显著成果他们发现从假密环菌(Armillariella tabescens)中提取的粗酶液可使样品中的AFB1含量减少80%活性物质解毒作用的温度pH 时间等特征表明 粗酶液中起解毒作用的可能是某种酶随后他们从该真菌的菌丝提取物中分离出一种可以脱除黄曲霉毒素毒性的解毒酶克隆得到其基因序列成功转化到毕赤酵母表达系统中并对该酶的固定化技术进行了研究然而以上解毒酶的理想反应条件都是中性pH 高水分的体外反应体系适合植物油酱油啤酒牛奶等难以在籽实饼粕等低水分饲料原料中直接应用(刘大岭等1995Liu 19982001)陈仪本等(1998)研究发现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菌丝体提取物能够降解花生油中的黄曲霉毒素这种活性物质的解毒作用效率高且通过温度水分时间等对其解毒反应的试验表明降解过程是酶促反应考虑到酶促反应必须在水的存在下发生反应该研究小组选择了谷壳培养法将解毒酶固定化从而解决了酶制剂在含水量低的环境下难以作用的难题

上述真菌的解毒作用绝大部分源于细胞内提取物由于操作过程需要破碎真菌细胞或菌丝体程序繁琐限制了实际应用

3.2.2 细菌及其代谢产物降解黄曲霉毒素

细菌及代谢产物降解黄曲霉毒素的报道并不多目前已有的报道均显示解毒作用源于胞外代谢产物

Ciegler 1996曾报道Nocardia corynebacterioidesMycobacterium fluoranthenivorans 菌均可以有效的降解AFB1Line 1994使用14C 标记AFB1与橙色黄杆菌(F. aurantiacum)反应并对放射性物质进行追踪和检测研究发现无论活细胞还是死细胞均能够降低AFB1含量但活细胞的作用远大于死细胞并且只有活细胞释放了被标记了的CO2这表明一定量的AFB1被菌体细胞所代谢这种方法也为研究AFB1在动物体内的代谢途径提供了参考此外他们还发现从橙色黄杆菌提取的粗蛋白物质在水溶液中可以降解74.1%AFB1而用热处理失活的粗蛋白只能降解5.5%AFB1用脱氧核糖核酸酶I 处理粗蛋白后发现可以降解80.5% AFB1 而蛋白酶K 处理后降解率降低到34.5%这表明橙色黄杆菌对黄曲霉毒素的解毒作用可能是酶促反应Smiley (2000)也发现一株橙色黄杆菌(F. aurantiacum)的粗蛋白提取物在水溶液中可以降解AFB1并推测是酶促反应

Teniola (2005)报道了4 株具有降解AFB1活性的菌其中红串红球菌(Rhodococcus erythropolis)Mycobacterium fluoranthenivorans 菌的胞外提取物在30 分别与AFB1反应4 h 降解率都在90以上8 h 后基本检测不到AFB1残留胞外提取物在热处理和蛋白酶K 处理后解毒效率大大降低从而推断解毒过程是酶促反应该研究小组还对红串红球菌(Rhodococcus erythropolis) 解毒酶的特性进行了研究(Alberts 2006)

以饲料土壤动物粪便和植物腐殖质等65 个样品为基质广泛筛菌并获得25 株具有降解黄曲霉毒素作用的细菌纯培养物其中源自南美貘粪便的一株细菌[鉴定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具有很强的解毒能力其胞外代谢产物在72 h 内能降解78.7% 的黄曲霉毒素而活菌细胞和胞内提取物均无解毒活性蛋白酶K 和热处理后的提取物解毒能力消失并且解毒反应受温度pH 值和金属离子的影响从而推测起解毒作用的物质很可能是酶Guan 2008)。对该解毒酶的层析和蛋白质电泳研究表明起解毒作用的酶至少有三种为混合酶进一步的研究将对解毒酶加以纯化并试图寻找解毒酶基因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高效表达

4 结语

经研究表明黄曲霉毒素可以通过生物酶降解作用得以去除在温和的条件下生物酶的解毒不会产生其它有毒的化学物质也不会损失或极少的损失饲料中的营养物质虽然黄曲霉毒素的生物降解研究已经有了很大进展但是由于酶作用条件苛刻等原因离实际生产应用还有一定距离目前在国内外使用生物学方法降解黄曲霉毒素在饲料工业中的应用刚刚起步应用生物学方法降解黄曲霉毒素的技术关键在于筛选出能产高活性解毒酶的菌株并在饲料中创造一个有利于酶促反应的含水微环境因此筛选出高效产酶菌株通过酶工程基因工程等手段获得解毒作用条件宽的解毒酶是今后研究的方向